金投网

海外空调TOP5榜出炉!中国仅美的、海尔上榜

在全球化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大潮已然开启,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近日,海外空调份额榜单TOP5揭晓,美的位居第四,海尔位列第五。在全球空调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仅美的和海尔两大品牌上榜,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强大全球竞争力。

在全球化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大潮已然开启,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日,海外空调份额榜单TOP5揭晓,美的位居第四,海尔位列第五。在全球空调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仅美的和海尔两大品牌上榜,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强大全球竞争力。

出海的中国品牌千千万,为什么就美的、海尔空调能脱颖而出? 究其根本可以发现,这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品牌出海发展之路。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立足全球,中国品牌以创牌引领全球市场

纵观全球空调市场发现,全球家用空调产量不断增长。据数据统计,2024冷年全球家用空调产量达到22844万台,同比增长12.4%,其中,中国空调的产量达到80.8%,位居世界首位。

同时,中国家用空调的出口表现也可圈可点,2024冷年出口量达到7838.7万台,同比增长27.0%,刷新了历史记录;出口金额累计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但在中国出口的空调产品中,却只有30%左右的是自有品牌,其他七成左右是贴牌代工。

在众多出口的中国品牌中,就拿此次入榜的海尔空调与美的空调来说,他们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美的空调开始以贴牌加工切入,2023年开始从OEM为主向OBM优先的战略转型,2024年其海外业务中OBM占比已迅速升至40%。很显然,美的空调也开启了品牌拓展之路。

海尔空调从一开始就拒绝贴牌代工,坚持自主创牌,到目前已经近100%自主品牌实现出口。这种战略虽然在前期面临诸多困难与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为海尔空调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持续的市场领先,已连续4年位居海外市场中国家用空调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不止于此,海尔空调已第8年位居互联空调(包括智能空调)全球销量第一,第6年居健康自清洁空调全球销量第一。这些数据和案例充分证明了海尔空调在海外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也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海尔空调为代表的海外创牌逐渐盛行,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日益提升。我们似乎也能从中找到些许答案。

深入全球,中国品牌以布局成为行业标杆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全球市场的商业机遇。然而,海外市场布局并非一帆风顺,想要深入发展,就需要找到立足之本。而海尔空调的布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因为在海尔空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企业出海发展的关键性逻辑。一个企业想要持久,那么,所到之处就要让品牌真正融入当地用户的生活之中。

具体来看,海尔空调采取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

在研发上,海尔空调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2万多名研发人员、100多个国际标准专家席位,连接全球25万多名技术专家和100万多一流资源。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差异设计,如在东南亚的泰国,研发出空调自清洁专利技术,适应当地高温气候和用户常年使用空调的需求;在欧洲,针对空调安装要求严格、成本高的问题,推出易安装系列,使安装时间缩减50%、服务时间节省80%。

到海外设厂,进行本地化生产,正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新趋势。在这一点上,海尔空调在海外拥有7个工厂,分别位于尼日利亚、印尼、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泰国。以当地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海外工厂生产符合当地标准和用户喜好的产品,缩短了产品供应周期,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更能满足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

在营销上,海尔空调构建当地营销网络,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特点和消费习惯,制定符合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得益于自主创牌和“三位一体”战略,海尔空调才能在海外市场持续占据领先地位。据 GfK中怡康报告,在泰国市场,海尔空调连续 4 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马来西亚市场,其份额跃居首位;巴基斯坦市场更是长达17年保持领先地位。此外,在西班牙空调零售渠道中,2024 年海尔空调的市场份额位列 TOP1;在意大利空调 ITS 渠道中,连续 5 个月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其实,海尔空调的全球化发展在海尔进入《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前10就体现出了。这从侧面也印证了海尔空调在全球化市场的地位已经稳固,彰显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活力。

海外空调TOP5榜单中,美的和海尔的上榜,是中国空调品牌的骄傲,更是中国品牌以及制造业走向全球的典型代表。

尤其是海尔空调,通过坚持自主创牌和“三位一体”战略,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信赖,为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也让世界对中国空调品牌在未来全球市场上的表现充满了更多期待。

相关推荐

开年政策的发力与蓄力
开年政策的发力与蓄力
梳理开年以来的变化,我们发现政策既有“开门红”的发力诉求,也有“增后劲”的蓄力权衡。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今年“开门红”更多强调的是“干”,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从总理开年的调研和地方的项目开工可见一斑。同时,鉴于特朗普就任后可能的经贸风险,增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未在开年亮出底牌,这种“蓄力”也是“择机”的体现,需要综合内外条件来把握节奏。
年度冠军指数!迎重磅上新
年度冠军指数!迎重磅上新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创业板50指数以21.07%的涨幅拿下A股核心宽基指数年度涨幅榜冠军。
向新而生,以质谋远|大数信科入围年度数字金融创新奖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而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概念掘金 | 疾控紧急提醒!抗流感“神药”需求猛增,这些板块遭引爆
概念掘金 | 疾控紧急提醒!抗流感“神药”需求猛增,这些板块遭引爆
年底流感肆虐,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再遭引爆。1月6日,港A流感、禽流感、新冠药、肝炎、中药等医药概念迎来大爆发。
段永平最新浙大师生见面会问答实录,2万字全文来了!
最近,段永平回母校浙大与师生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现场见面问答会,全场问答文字一共两万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财经频道FINANCE.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