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中国再保险(1508.HK):承保增效益,打造再保ESG范本

4月28日,中国再保险(以下简称“中国再保”)发布了《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之主要偿付能力等指标》公告。2024年一季度,中国再保合并总保费收入500.86亿元(币种为人民币,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同),同比下降13.8%,主要由于人身再保险储蓄型业务保费收入下降;合并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增长11.3%,主要由于公司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实现承保业绩改善。

4月28日,中国再保险(以下简称“中国再保”)发布了《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之主要偿付能力等指标》公告。2024年一季度,中国再保合并总保费收入500.86亿元(币种为人民币,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同),同比下降13.8%,主要由于人身再保险储蓄型业务保费收入下降;合并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增长11.3%,主要由于公司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实现承保业绩改善。

一、承保增效益,追求高质量增长

一季度,中再产险保险业务收入124.01亿元,同比下降6.8%;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53.1%。境内业务一季度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承保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境外业务不断改善合同条件,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承保利润优于上年同期。

一季度,中再寿险保险业务收入163.45亿元,同比下降35.9%;净利润1.80亿元,同比提升2.87亿元。

进一步来看,储蓄型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年度间承保节奏存在差异;公司严控业务成本、优化承保方案,储蓄型新业务首日亏损同比下降。由于利率进入长期下行通道,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上升,但不同于直保公司,中国再保存量储蓄型业务负债久期往往较短,与资产久期匹配较高,相应的利差损风险暴露较低。从新增业务角度来看,公司在满足利差收益要求的前提下承接新业务,捕捉境内外市场低成本的业务机会,坚持久期匹配与收益率匹配原则,增厚利差收益。

保障型业务方面,受制于直保公司的保障型产品销售乏力,中国再保的保障型业务一季度分保费收入同比也有所下降,但受益于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保障型业务本期内依旧实现了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亦优于去年同期。

二、从ESG视角看待中国再保的长期价值

近年来,ESG主题投资成为了市场焦点,背后的逻辑在于ESG给了投资者一个全新的非财务视角,可以更全面审视一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某种程度上,ESG实践成果也能反映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

作为业内龙头,中国再保的ESG评级也在不断攀升,并保持在行业前列。2023年,中国再保获得Wind ESG评级“AA”,在17家参评保险机构中排名第一。2023年四季度,中国再保获得商道融绿ESG评级“A-”,位列参评港股保险机构第一梯队。

能够获得业内广泛认可,离不开中国再保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良好实践,并将其与自身业务进行深度融合。

首先,是环境层面。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再保深化了集团整体巨灾与承保风险管理平台(CREST)的研究,将自主开发的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进行了迭代升级,并和集团其他承保定价风险模型联系起来,打造包含巨灾的多层次的统一承保风险管理体系。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双碳”目标为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中再积极投入其中,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为自身业务发展也带来了增量,2023年全年服务绿色发展领域保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6.8%。

比如新能源汽车既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产业,也是车险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关保险产品定价难题客观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此,中再深度参与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的制定,并于2023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保险“再•途”模型的升级和商业化论证工作,构建完整的车险定价风控技术体系。

此外,中国再保近年来还不断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力度,2023年为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年内服务项目8110个,提供保障近4000亿元。

再者,是社会层面。

服务“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再保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

在近年来“出海”成为众多企业寻求增量机会的背景下,保障国内企业海外市场权益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中国再保作为再保龙头,2023年为418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2717.3亿元风险保障,同比增长13.7%。

此外,由中国再保担任主席单位和管理机构的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2023年保障境外资产规模382亿元,同比增长102%;承保项目41个,同比增长37%。同时,共同体继续保持着政治暴力险首席地位,首席承保项目数量20个,同比增长67%,在超过60%的项目中担任首席。

另一方面,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中国再保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23年,中国再保助力健康中国服务人群2.1亿人次,同比增长78.5%。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再保不断加强健康惠民相关保险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提升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与承保水平,致力于建设完备的健康惠民保险体系。2023年,中再寿险共开发落地29款民生保障类健康险产品;截至2023年底累计参与支持128个惠民保分保项目,服务人群超1.27亿人次。

最后,是治理层面。

中国再保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架构,不断深化董监事知情保障,推动公司治理合规、科学、高效运行。2023年,中国再保将“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更名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增加该委员会在ESG、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将ESG管理职责纳入现有公司治理架构和授权管理体系。

中国再保致力于保持与投资者群体的良性互动,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完整准确披露有关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积极传递公司价值。2023年,中国再保灵活结合电话会议、视频直播及线下路演等形式开展业绩会,积极接待投资者调研,参加券商策略会,与市场及时沟通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落地成果等议题,覆盖投资者、分析师1.4万人次。

三、结语

立足当下,在宏观经济波动加大、行业深度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再保坚持“发展有规模、承保增效益、投资要稳健”的经营理念,增厚承保利润,实现更加有质量的增长范式。

从更长期视角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将考虑能够在ESG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卓越企业,进而为这些企业带来相当比例的估值溢价。随着中国再保将ESG理念进一步融入业务发展之中,更优秀的ESG表现和更高的外部评价将有助于中国再保长期价值中枢提升。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相关推荐

“做多AI、做多日本”交易关闭!
“做多AI、做多日本”交易关闭!
5月的港股妥妥开门红,连续两日大幅上涨,这是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后上演的,难道这场会议给了港股上涨的底气?
超级大白马的滑铁卢
超级大白马的滑铁卢
在股价暴跌之前,不管是机构,亦或是散户,对海天的成长性深信不疑——酱油作为刚需消费品享受量价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等等。过去的业绩表现确实也证明了海天的优秀。2013-2021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高达20%,业绩长期稳定且高速增长,让市场投资者简单线性外推,造成了过去长期高溢价估值状态——50倍以上。
太湖远大冲击北交所,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应收账款逐年上升
太湖远大冲击北交所,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应收账款逐年上升
近期,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远大”)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对销售收入核查充分性、业绩持续性及募投项目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回复,保荐人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日元上演“过山车”行情,消息人士:当局动手了!当局回应......
日元上演“过山车”行情,消息人士:当局动手了!当局回应......
4月29日,在日本假期清淡的市场环境下,日元上演罕见的“过山车”行情。在亚洲交易时段,美元兑日元一度接近160的34年新高,但后开始掉头向下,随后连续跌破159、158、157和156和155五个整数关口。
中集集团(000039.SZ/2039.HK) 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6% “集装箱+海工”成为见底的动力源
中集集团(000039.SZ/2039.HK) 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6%   “集装箱+海工”成为见底的动力源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提出,中国在各大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对未来创新和科技方向的挖掘和投入,持续攻坚突破核心技术,深化推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韧性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财经频道FINANCE.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