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哪些理财不能买

1、P2P投资借贷平台。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相关交易手续;2、专业老师教你投资。不法分子在社交软件上建立所谓的“金融投资理财”群组,拉人进群;3、认购原始股。不法分子打着“天天返利”等旗号,声称可以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4、投资定期分红。所谓的“每日分红”是骗子骗钱的方法;5、银行内部理财产品。相信所谓的内部投资、甚至银行行长,会落入投资理财陷阱;6、借钱进行理财套利。银行贷款或借钱去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以硬性的负债和刚性利率资金去博取风险较大的高收益。

哪些理财不能买

以下这些理财不能买:

1、P2P投资借贷平台

P2P的意思是个人对个人。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相关交易手续,这种平台便被称为P2P平台。P2P平台因其投资门槛低、收益高、操作简单等优势,获得很多理财者的青睐。

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先是编造出“阵容强大,名校毕业,理财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再以“日进斗金”挑战投资人心理防线,最终在短期内大举敛财并“跑路”。一般来说,这些后来 “跑路”的平台,当初大多号称年收益率超过24%。

2、专业老师教你投资

不法分子先是在社交软件上建立所谓的“金融投资理财”群组,然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对象,拉人进群。群里会有团伙成员扮演专家,有人扮演“投资小白”,专门表演给你看。“小白”提出问题、咨询经验、发表获利感受,专家们侃侃而谈、有问必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你难免有些动心,这时群里的“专家”就会给你推荐一些理财网页链接,让你下载网络投资软件,充值理财。可当你充值后,投资导师却会以充值不成功、验证码发送错误、银行卡账号错误等理由,让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充值。当你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骗子就会果断把你踢出群,同时微信拉黑。

3、认购原始股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年收益率达20%以上”等旗号,声称有内部消息可以帮投资者购买内部员工才可以买到的原始股等有价证券,让投资者把认购资金汇入对方账户帮忙认购。为了提升可信度,还会给你提供一些对应的证券公司员工信息。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确有收益准时打到你的卡上。可随着提现到手的金额的增加,就需要认购更多的股票,一步步掉入骗子陷阱。骗子一旦“吸金”成功,就会立即关闭网站消失,所谓的投资打了水漂。

4、投资定期分红

“投资两万,分红30天,每天分600,一个月就能分18000!”这宣传听起来真够带劲儿的,如今很多骗子就是打着“资金随时可取,每年有7%-8%的收益,每天还有分红赚”的噱头四处骗人。

投资者拿了几次分红后就稀里糊涂地投入了更多资金。当投资人数达到一定数额时,骗子就会直接关闭网站!所谓的“每日分红”其实是一个快速敛财的噱头,骗子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短期内大量吸引资金,趁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关闭网站卷钱跑路。

5、银行内部理财产品

很多人购买东西时习惯于相信朋友和熟人,并将这个习惯带入到购买理财产品时,相信所谓的内部投资、内部消息、内部理财产品甚至银行行长,靠关系走后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是财富短缺的时代特征。而相信内部投资理财产品往往会落入投资理财陷阱。

6、借钱进行理财套利

现实中借钱理财大概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从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贷购买理财产品实现套利;二是主动或者被动从亲戚朋友处拿到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虽然看起来很美妙但往往会陷入套利亏损或者难以偿还的后果。

银行贷款或者借钱去购买高收益甚至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以硬性的负债和刚性利率资金去博取风险较大的高收益,以必须偿还的负债去博取不确定的收益是不智的,一旦理财产品出现收益风险甚至本金风险,这些借款就陷入难以偿还的风险。

相关推荐

华夏理财业内声名鹊起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对公司战略如数家珍,对敏感问题毫不避讳,对行业发展充满热忱……这是在两个小时采访过程中,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青银理财总裁:注重投资的长期收益 提升评价方法
对于基金业如何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圈,青银理财总裁王茜8月29日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2中国基金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应注重投资的长期收益,提升评价方法,增强行业督促;不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注重公司的团队赋能。
农银理财100亿元养老理财产品额度已全部募满
记者9月5日获悉,农银理财第二期养老理财产品提前售罄,额度20亿元。截至目前,农银理财100亿元养老理财产品额度已全部募满。
是什么影响了“Z世代”的理财态度和行为?
“网生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这些词形象描述了当下大众理财最突出的一股新生力量——“Z世代”人群。9月5日,记者获悉,一份聚焦95后投资理财行为的调研报告——华安基金《Z世代基民洞察报告》计划于近期发布。
顺应市场环境变化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农银理财、信银理财、中原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均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对于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部分机构在公告中提及“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等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财经频道FINANCE.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