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专家:预计2024年粗钢需求企稳回升

日前,“大变局・新动能2024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召开。

日前,“大变局・新动能2024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召开。与会人士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行业供需双增,2024年全年粗钢需求比2023年将增加约1900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据钢协专家测算,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含有钢材的数量均超过1亿吨,2022年我国钢材间接出口量为1.13亿吨。中国钢铁产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全面支撑了下游产业高速发展,走向世界。2022年我国钢结构加工生产量超过1亿吨,2015年仅为5000万吨。过去七年钢结构加工生产量翻了一番,计划2025年钢结构应用达到1.4亿吨,2035年将达到2亿吨。

对于2024年全年用钢预测,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会上表示,2023年国内钢铁价格呈现一波三折的运行态势,预计2023年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94296万吨,同比下降2.2%;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行业供需双增,2024年全年粗钢需求比2023年将增加约1900万吨;从结构看,2024年,继续看好新能源、钢结构、造船等行业用钢需求的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表示,未来5-10年内,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钢铁企业基本完成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零风险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高质化发展、强链化运行,极大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钢铁行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典范、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推测,到2025年,钢结构加工量有望达到1.4亿吨;到2035年,钢结构加工量有望达到2亿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装配式住宅建设的发展,以及钢结构的推广。未来钢结构用钢形势还是比较好的。钢结构所用钢材品种方面,主要还是板材,中厚板占60%左右;型钢应用率相对较低,仅18%左右。因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是采用耐候钢,预计未来耐候钢也具有较好的前景。下一步,中国钢结构协会将继续推进钢材应用,尤其是高性能钢,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材,从而减小构建截面,减少钢材用量。

对于地产用钢,中国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王惠敏认为,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品质升级,给用钢的性能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房地产行业和钢铁工业在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都要考虑怎样用好的产品通过穿透力来占领市场。

船舶用钢方面,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表示,船舶市场未来用钢方面,目前主流船厂首次订单基本排到2027年、2028年,船东大量订造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双燃料船促进船舶需求增长,基于此预计船舶用钢在未来3-4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年用钢量在1350万吨至1450万吨之间。船舶所用钢材品种方面,304不锈钢薄板、高强度低温钢、大型集装箱船用的止裂板包括九镍钢和高锰钢等,用量将会增加。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骆媛媛表示,环保要求日益增强,对生产线还是产品本身碳足迹的要求都比较高,用钢更多要符合绿标的要求,行业用钢的趋势是向免喷涂的产品去转换。家电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欧美地区,由于他们对绿钢需求比较高,如果钢铁行业能够提供更好的绿钢产品,并有相应的标识或者标准出来,帮助企业做选择,对行业的共同发展是比较大的助力。

光伏用钢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王青称,钢材在光伏行业的应用方面最多的还是在集中式电站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集中式光伏装机同比增长258%,也就是说钢材在光伏领域应用场景的增量是非常多的。但是也应注意,总量上还是相对较小的。目前钢材在支架领域的需求仍是百万吨级别,但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相关用钢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相关推荐

华东医药引入PARP抑制剂创新产品塞纳帕利
12月20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获得南京英派药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君派英实药业有限公司(简称“英派药业”)的塞纳帕利(IMP4297,Senaparib)于中国大陆的独家市场推广权益。
华为发布全闪备份一体机旗舰新品
华为将持续投资存储核心技术,致力构建全闪备份核心能力,并开源共享备份软件技术,实现以“存”强“备”,以先进数据备份,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中信保诚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首募规模超4亿元
12月19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中信保诚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已于12月18日成立,最终募集规模4.24亿元,有效认购户数5066户。
沪指半日跌0.40% 农用机械板块涨幅居前
12月20日早盘,A股三大股指震荡下行。
高盛中国联席主管、高盛(中国)证券董事长范翔: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助力国际投资者理解中国市场
继成为外商独资券商之后,今年6月我们正式更名为‘高盛中国’,这对我们而言是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未来我们将通过‘一个高盛’战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综合的金融服务,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财经频道FINANCE.CNGOLD.ORG